苏柯予-2018年沃尔特伊莉莎研究所暑期科研项目

2020-06-09 国际交流合作处新版中文网站

澳大利亚沃尔特伊莉莎霍尔医学研究所2018InSPIRE 科研项目心得

暨南大学药学院2015级药学内招班苏柯予


在大三结束的暑假,我有幸参加沃尔特伊莉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的科研实习项目,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我对蛋白质以及免疫学相关的内容一直很感兴趣,所以这一次我选择了WEHI的化学生物学实验室,和Bio21Institute的免疫学实验室。前者主要研究多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的发生于发展中的的作用;后者主要研究树突状细胞在传染性疾病和癌症中的作用。

初到实验室,我惊讶于研究所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负责人为每一位需要在研究所工作的人安排了非常正式的安全培训。在生物医学研究场所,安全是保证一切实验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培训的内容涉及在这个研究所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办公环境到实验环境,从消防逃生到医疗急救,甚至详细到实验手套的穿戴方法都一一讲解。每个实验室都有一本厚厚的《标准操作程序手册》,其中详细记录了实验室中可能涉及的所有基本操作和实验的安全须知、标准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风险评估细则,在开始做实验之前,我们被要求要先仔细阅读这一本手册。除了严格的实验安全教育,他们也强调保护研究人员的健康,对需要长时间保持一定姿势的实验操作规定了时间限制,并要求各个实验室配备人体工学办公设施。例如提供可调节高度的座椅、为笔记本电脑配备独立的键盘和鼠标等。每一项要求和规定都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和科学研究的质量而服务。

在这样一个大型的研究机构中工作,我体会到最多的是合作的优势。实验室内部研究人员的合作自不必多言。从研究机构的角度看,后勤部门、安全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动物实验中心和各个实验室相对独立却又高度合作。首先,有了基础部门的保障,各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可以潜心专注于研究,免于大小杂务的干扰。例如,实验室每日常用的量筒、烧杯、锥形瓶、剪刀、镊子等器材,用过后集中放置,由专人收集并送往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再送回实验室;培养细菌需要的培养基由研究所内的基础实验室统一制备,其他实验室需要时只需到仓库自行取用并扫码登记即可。因为有了各个部门分担这些日常事务,研究人员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独立的实验室通常不一定能够配备很多的实验设备,但是在一个多样化的研究机构中,不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可以进行设备共享,研究人员对实验资源更广泛的需求得以满足。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十分紧密,在墨尔本的Parkville,多家医学研究机构和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处于相邻街区,不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之间也有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在实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收获来源于实验技能的学习。在第一个实验室的实习中,我主要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并用细菌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用不同的方法纯化蛋白。掌握了温滴定量热法(ITC)、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一个在这里做研究助理的师兄是我的supervisorLabhead 很幽默地叫我们ProteinPeople,他常常窜进实验室看看我们的进展如何,给我们一些优化实验的建议。我觉得最棒的一点是,在研究所里,不论是labhead、博士后、博士生还是像我们这样的短期访问学生,都可以平等地交流,可以是实验室内一次不刻意的谈话,可以是早茶、下午茶时惬意的聊天,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

在第二个实验室,我开始接触以前从没有尝试过的细胞实验,可以熟练地进行细胞的培养。同时还学习到如何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树突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对用特定的免疫刺激物处理的细胞进行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进行流式细胞术所得实验数据的分析。带我的supervisor是一位来自德国的Ph.D.学生。都说德国人非常严谨,她也不例外。在她的影响下,我开始更加注意实验操作的精准度和规范性。这是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实验室,除了澳大利亚人之外,有在德国长大的华裔博士后,有德国来的博士生,有英国来的研究助理,有来自印尼的荣誉学位在读生,大家用同一种语言互相交流,常常在茶余饭后分享各自文化背景下的奇闻趣事。

我每天通常上午900到研究所,下1730离开。初期和labhead 以及supervisor一起讨论课题,明确自己需要做的部分。Supervisor通常会在确保我已经掌握实验技能的情况下让我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实验,在这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实验室的前辈们请教。除了实验,研究所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研讨会在研究所内以及周围的研究机构举行,我们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到其他研究者的课题和研究进展。而在实验室每周的日常会议上,导师会对实验室日常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征求大家的意见,2-4位研究人员(学生、博士后或研究助理)会对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展示,大家会对他们的研究进行讨论,指出问题或是提出优化的建议,每一次会议都像是思维的碰撞。每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都觉得深受启发,一方面是受到这样的学术讨论的激励,感受到积极思考和交流合作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各位研究者以及导师分享的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实验室导师在会议上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错过任何还没有分析到的数据”。研究就是这样,要秉持一种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表面上看来没有太多价值的数据,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多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也许其中就藏着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信息。

和实验室的博士生、博士后一起工作,我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的是思考的重要性,这一种思考是多层次的。最基本的思考是对行动的深思熟虑,科研工作要求实验者操作的准确性,任何失误都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错,这也意味着实验的失败和课题进度的拖延。所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需要时刻保持思路清晰,行动之前先考虑到后果,培养严谨细心的思维模式。更进一步的思考是对于知识的探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我们从前更习惯于接受知识,而忽略了“学习”应当拆开来看,接受知识为“学”,而“习”则是把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内化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思考的,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一种创新。

工作之余,墨尔本的生活也给我很多惊喜。在整个InSPIRE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一个非常温暖的寄宿家庭。家里的叔叔阿姨都是上一辈的留学生,有过德国留学的经历,已经来到澳洲二十多年,都在医药行业工作,并有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与我之前所想的不同,他们在家里依然坚持着用中文交流、做中国菜,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这令我感到非常欣喜。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渐渐开始了解到澳洲的本土文化以及华人在澳洲的生活方式。在交流之中,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描述的留学与移民生活的苦辣酸甜。

一同参加InSPIRE项目的除了我和本校基础医学院的沈同学,还有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其他18位非常优秀的同学。我们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有着相似的专业背景和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优点,我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常常在工作之余一起去探索墨尔本的美丽风景和美食,所到之处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澳大利亚地处温带,冬季相比国内的大部分城市要温暖许多。我们在大洋路上欣赏波澜壮阔的大海,在圣基尔达海滩与海鸥共赏落日,在菲利普岛遇见顽皮的小企鹅,在野生动物园摸一摸毛绒绒的袋鼠……无论是漫步在城市中绿意盎然的公园里,还是徜徉在博物馆与美术馆精美的藏品之间,都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找一个空闲的周末与好友一起前往悉尼,为澳洲之行添上完美的一笔。

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多元文化的国家,墨尔本作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很好地接纳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随着多元文化而来的,是丰富的美食。澳洲BBQ、意大利餐、中国菜、印度菜、日本料理、韩国料理、越南菜、马来西亚菜应有尽有,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这两个月的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珍贵的经历,它让我更真实地体验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从事科研工作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也造成很多本科生在毕业之际并不清楚未来的目标,踌躇于找工作与考研之间,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生活过去四分之三的这个时间点,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就我个人而言,这一次在澳大利亚的两个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实习的两个月,让我想要从事科研工作的愿望更加坚定了。参与到一项严肃的科研工作中,为其中的一个小课题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的体验,让我觉得非常快乐。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不了日常工作中日复一日重复的操作,难免让人觉得乏味,但是当我弄明白了每一个实验背后的原理,从这些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有了新的发现,科研的乐趣就打败了实验的枯燥。InSPIRE项目为有志于从事医药研究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感受澳大利亚的生物医药科研与生活。于我而言,参加这个项目使我对于未来努力的方向更加明确,也更有动力。在收获科研技能的同时,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与我一样在生物医药领域努力着的伙伴们。



图片来源:

苏柯予(暨南大学药学院)

RileyMetcalfe Bio21institute

3cw澳洲中文广播电台